姓彭的名人,彭德怀逝世5年:国家补发48000元这笔钱如何处理的

姓氏百家2年前741

“一个人如果只想到自己,那是最可耻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活着,那就不如死掉”——彭德怀。

在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彭德怀是少数被毛主席写进诗词中的将帅之一,那一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脍炙人口,几十年来已经深入人心。


而彭老总戎马一生,为国家和民族战斗不息,立下赫赫功勋,也当得起毛主席的这一夸赞。

彭老总的一生令人钦佩又难过,他个性鲜明、嫉恶如仇、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荣辱,而是时刻将人民记在心中。

然而他一心为国为民,却为己谋划甚少,不仅感情坎坷,甚至没有留下子女后代,几乎将身心都奉献给了祖国。

1979年,在彭老总逝世五年后,国家为他补发了四万八千元,这笔钱交到了彭老总妻子浦安修手中。面对这样一笔巨款,浦安修态度如何,她又是如何分配这笔钱的?


一、彭德怀早年坎坷的情感经历

1938年,年届四十的彭德怀已经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

然而,作为八路军高级将领,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彭老总却在感情路上颇为坎坷,此时仍然是孑然一身,在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中显得有些特殊。

实际上,彭老总之前已经有过两次感情经历了,只是结局都不太好,令他对此事有些不太在意,反而将精力全都放到了与敌人的战斗中。

彭德怀的第一段感情是与他的表妹周瑞莲,两人从小生活在一起,称得上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彼此长大,两人互生爱慕,产生了感情。

来源影视剧

后来,两人也定下终生,准备成亲。

不过,在那个乱世,生存已经十分不易,贫苦百姓在地主豪绅和官僚的压榨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为了谋生,也为了追求理想,彭德怀决定投军,来到了湘军部队。

彭老总在外当兵打仗,也因功不断被晋升,从普通士兵一步步做到了班长、排长、连长的职位,还将军饷定期寄回家补贴家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彭德怀的舅舅被地主逼债致死,地主恶霸还要将表妹周瑞莲拉去卖身抵债。誓死不从的周瑞莲为反抗地主压榨,最终跳崖身亡,在死前还依旧喊着彭德怀的乳名“真伢子”。

舅舅和表妹惨死令彭老总悲痛万分,也使他对吃人的旧社会愈发憎恶,最终走向革命道路。

后来,彭德怀又经人介绍与湘潭师范女学生刘坤模结婚。

但当彭德怀毅然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刘坤模最终因为害怕而割断了与彭老总的关系, 还登报声明。


接连的打击让彭老总对待感情不再炽热,甚至还暗暗发誓不再结婚,这也是他为何此后十来年都对谈婚论嫁不再表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彭老总虽然没有这样的心思,但却有人为他的终生大事暗暗着急。

二、篮球赛牵红线

1938年9月,彭德怀回到延安参加中共六中全会。此时的他已经四十岁了,但却仍然是孤身一人,这不免令许多老战友担忧。

延安是革命圣地,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女青年和优秀的革命女性。为了彭老总的个人大事,许多人都绞尽脑汁,但效果依旧不明显。

实际上,彭德怀并非没有魅力,他也有仰慕者,只是他拒绝了别人的主动表白。

这年初,八路军总部驻扎在山西省洪洞县马牧村,作为八路军领导人,再加上八路军在抗战中耀眼的战绩,赢得了外界广泛关注,也吸引了不少中外记者来访。


其中就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记者对彭老总产生了爱慕之情,还大胆地向其示爱,但彭老总却非常干脆地拒绝了她。

一年后,彭老总与新婚妻子聊起此事时还说到:“我告诉对方我是军人,随时都会前往战场准备牺牲,因此不能相爱。”

女记者自然知道战争的残酷性,也知道军人在战争中可能随时会牺牲的情况,但她被彭老总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并没有在意这些,还对彭老总说道:“我爱你,因为爱,我并不怕危险。”

只可惜,彭老总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拒绝了对方,因为他不想对方被所牵连,不愿让其卷入战争当中。

1938年秋,彭老总回到延安后,在相关人员的牵线下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第三段感情。

陈赓大将是军中非常善于活跃气氛的人,和各位首长、老总都能谈笑风生,开得起玩笑。一天,他来到彭老总处,笑呵呵地对老总说道:“老总啊,咱们都成了家,你还是一个人,你这个八路军的副司令还真打算做一辈子的和尚不成?”


彭老总向来严肃,面对性格开朗的陈赓也显得有些无奈,没有理睬对方。但是陈赓并没有感到放弃,反而在第二天下午又来找彭老总。

这一次,陈赓将军倒是没有再“催婚”,反而是邀请彭老总去观看一场篮球赛,这也算是投其所好,毕竟彭老总还是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的。

“彭老总,今天有一场好看的篮球比赛,你一定有兴趣,等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啊!”

“不去,今天哪儿有时间?你自己去看吧,我还要忙!”

这场篮球赛便是陈赓和李富春等人精心策划的,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女子篮球赛让彭老总打开心扉,找到意中人。

谁知,陈赓又遭到了彭老总毫不客气地拒绝,计划出现一点小波折。好在陈赓脑子活,马上就想到了对策。

“老总,您要是这样的话,我可要给您提意见说您不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了。”陈赓说道。“我怎么不执行主席的指示了?”彭老总大声问道,也有点莫名其妙。

“毛主席提倡劳逸结合,但是我看您是只劳不逸了,这难道不是拒绝执行主席的指示?”陈赓笑着说道。

“好啊,你个陈赓,就你鬼点子多,不就是看一场球赛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去就去!”彭老总也被陈赓给气笑了,答应去看篮球赛。


正是这场篮球赛,让彭德怀和浦安修走到了一起,最后喜结良缘,成为一对革命伴侣。

三、喜结良缘

作为军队核心首长,彭德怀事务繁杂,每天有处理不完的军情,能够抽空看一场球赛对他来说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更何况他本身就热爱球类运动。

来到球场后,彭老总很快就被场上队员们的亮眼表现所吸引。

这是一场女子篮球赛,参赛队员们有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女战士,也有来自大城市的女学生。比赛十分精彩,每当有人投篮得分后彭老总都会高兴地鼓掌叫好。

浦安修也是场上的一员, 她的球技极其精湛,投篮有准星,动作灵活标准,加上她本人皮肤白皙、身材高挑,很难不成为篮球场上的靓丽风景。

彭老总也被浦安修的出色表现所吸引,对其印象极为深刻,甚至直到比赛结束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场上的浦安修专业专注,场下的彭老总也格外关注这个出色的女队员,经常为她叫好。彭老总的表现被陈赓看在眼里,心中也逐渐有了谱。

毕竟陈赓早年是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一双眼睛十分毒辣,看人看事极准。

赛后,陈赓将浦安修介绍给了彭老总,说她是北平来的大学生。浦安修也给彭老总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有了陈赓等人的精心策划,再加上老战友李富春的催促,彭老总终于开始给浦安修写信,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最终,在大家的撮合下,彭老总与浦安修结婚,也算是了却大家的一桩心事。

实际上,对于彭老总的终生大事,毛主席也一直很关心。

在1938年的六中全会时,时任中组部副部长的李富春将彭老总的情况向部长陈云汇报了,后者十分赞同帮助彭德怀解决婚姻问题,并表示要将这个情况向中央汇报。

毛主席听说此事后,也非常赞同大家的观点,认为应该帮助彭老总解决个人问题了,他说:“现在中央只有两个人还没有结婚,一个是王稼祥同志,一个就是彭德怀,彭老总比稼祥还要大上八岁,更应该优先考虑。”

二人的婚礼是在延安的窑洞举行的,婚礼虽然简单,但还是显得极其热闹、隆重。

原本彭德怀并不打算高调办事,但他的老战友、红三军团的老政委滕代远却不想委屈了他,也不愿老兄弟太过草率地举行婚礼。


最后自掏腰包,拿出自己一个月的津贴五元钱,让炊事班炖了一大锅猪肉,又买了一大堆的干果,和大家一起聚餐庆祝,李富春还主动当了彭老总夫妇发主婚人。

四、从相濡以沫到分离

浦安修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人物。

——进步女青年、外加出身名门的她,虽然家境优越,但由于从小失去了母亲,加上父亲续弦后对她的关心也十分有限,因此她是由两个姐姐抚养长大。

或许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波折经历才使得浦安修并没有成为千金小姐,也从没有大家闺秀的娇惯。在北平上学时,浦安修就在学校宣传下积极参与爱国活动。

经过“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洗礼,浦安修更加坚定了追求进步的信念,并于193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浦安修被组织派往延安工作,由于她是大学生,文化素质高,又加入了党组织,思想觉悟高,因此被调到了中组部工作。

那时候的浦安修不过二十岁左右,有文化、有相貌,在延安的一众女学生中依旧十分耀眼。

与彭老总结婚后不久,因为打仗,二人不得不暂时分开。其实两人的婚姻生活一直是聚少离多,彭老总一心扑在工作上,很难真正安定下来。


当时还没渡完蜜月,彭老总就匆匆赶往前线。临行前,二人都有些不舍,浦安修想要跟随彭老总去前线,彭老总问道:“前线很危险,炮火连天、血肉横飞,不像延安一样平静,你不害怕吗?”

“我不怕,只要和你在一起我就什么也不怕!”浦安修看着丈夫,坚定地回答道。

不久后,浦安修也来到前线,在彭老总的建议下去北方局工作。但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并不驻扎在同一个地方,二人也很难见面。

在那段战争岁月,只要一有机会相聚,浦安修总是会独自一个人穿过泥泞的山路去与彭老总相会,还不许让彭老总的警卫员去接送。

而对于妻子的这种艰苦朴素的觉悟,彭老总也是十分欣慰。

当时彭老总虽然身为八路军副总司令,但他与三个师长一样,都是每月只有五元的津贴,有时候组织拮据之时,甚至只发几毛钱。但彭老总都会把这些钱省下来,尽量买一些营养品来照顾妻子。

而每一次浦安修来看望自己,彭老总也都会尽其所能地拿出一些核桃、花生、大枣等东西来给妻子补充营养。


浦安修后来回忆起那段婚后的生活:“在那个战争年月,我和彭老总几乎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我每周去他那里一次,他总是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还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完全不在意自己的个人生活水平。大家希望我劝劝彭总让他把生活搞好一点,但他却批评我说只要大家都生活好了,他的生活也就自然好。”

彭老总与浦安修虽然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聚少离多,但却一直互相理解和扶持,称得上是相濡以沫。

后来由于特殊年代的困难,彭老总的家从中南海永福堂搬到了北京西郊挂甲屯一个叫做吴家花园的地方,而那时候的浦安修常常住在北师大的宿舍,很少回家,一般只有周末时才回来和彭老总团聚。

而两人之间感情的裂痕也是从这时产生的。

彭老总洞悉一切,他理解妻子,也尊重她。一天饭后,彭老总亲自切了一个梨,将其中一半递给妻子,说道:“你吃一半,我吃另一半,咱们就此分梨(离)吧。”


五、如何处置遗产?

1974年9月,彭老总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遗憾的是,彭老总在临死前未能再见到妻子浦安修;而没能与彭老总见上最后一面,也成了浦安修心中永远的痛。

1978年,一切都迎来了新开始。对此,浦安修由衷地感到高兴。

但她给自己约法三章:一是在任何场合都不以彭德怀夫人自居;二是严格按照彭老总生前要求,只靠工资生活;三是妥善处理彭老总的遗产。

当时组织上决定拨给浦安修一套房子居住,还给配备专车、司机和炊事员,但都被浦安修谢绝了。

1979年,在其逝世5年后,国家将彭老总生前的存款、去世抚恤和补发工资一起发给了浦安修,一共是四万八千元,这也是对她身份的一种认可。

而对于这笔在当时称得上是巨额的财产,浦安修却分文不取,除了分给了彭老总的侄子侄女和彭老总曾经的身边工作人员,还赠给彭老总的家乡......

根据相关记载,其中的一万元钱被捐给彭老总家乡的乌石小学,捐给家乡生产队一千元,上交党费五千四百四十元,归还了追悼会借款和印刷彭德怀画像一千多元。

之后还拿出其中的四千元,一半接济彭老总家乡生活困难的亲朋好友,一半给军委彭德怀历史写作组用于招待费。

直接分给个人的部分包括彭起超、彭正祥、彭钢等彭老总的八名侄子侄女,以及其警卫参谋景希珍、秘书綦魁英、司机赵凤池三人。


以上这些一共用掉了三万八千元,剩下的一万元被浦安修全部交给了国家,支援国家建设。

除了直接的金钱外,彭老总的遗留的枪支、电视以及收音机、手表等个人物品也被浦安修分别交给国家和彭老总的侄女彭魁、彭钢。

至于浦安修个人获得了什么呢?除了《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等少部分书籍,她什么财物都没有领取,更没有拿彭老总留下来的一分钱。

她的这种高风亮节在当时让很多人深受触动,还得到了中组部的表扬。

而在处理完彭老总的财物后,浦安修化悲痛为力量,将余生用来收集、整理彭老总的战斗经历及人生材料,为其编写传记。

为了获得最真实和最宝贵的写作资料,浦安修与传记组的同志们不辞寒暑,遍访荒山田野,深入彭老总生前战斗过的地方。

辗转走了湖南、江西、陕西等九个省的几十个城镇,还多次拜访与彭老总有过接触、或共事过的战友、群众等数百人。

一路上虽然历经艰辛,但浦安修却固执地坚持下来,亲自走访调查、查档案、做笔记......

1981年,浦安修主持整理的《彭德怀自述》出版,这本书发行了两百九十万册,生动刻画了彭老总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短时间内就引起了轰动。

1984年,这本书被评为中学生最喜欢读的十部书之一。浦安修将这本书的稿费捐给了左权县的学校,也是对彭老总当年在太行山战斗的告慰。

在浦安修的心里,也一直有为彭老总写一本传记的愿望,只不过因为中央后来规定家属不得参与传记编写工作,她便退出了编写组。

虽然如此,但浦安修也依旧积极在为《彭德怀传》做着其他准备工作,甚至在其去世前一天还写信给中央领导杨尚昆同志,希望他作为最了解彭老总的老战友,能够亲自过问、审查,或者派专人负责审稿工作。

1991年5月2日,浦安修与世长辞。两年后,这本五十万字的《彭德怀传》出版问世,若泉下有知,浦安修想必也是极其欣慰的。


上一篇:姓袁的名人,闻名京城的“袁氏三杰”

下一篇:名字缘分测试,姓名笔画测缘分大全,测测你们的缘分有多深

网友评论

大师测算
在线测算
在这里插入在线测算的调用代码
经典测算
关注我们
qrcode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热门文章
侧栏广告位